(本网讯)2025年8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共五部、共25条具体措施的司法文件,直击营经济发展的痛点与难点,旨在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与持续壮大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指导意见》强化科技创新司法保护。既要加大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又要遏制知识产权恶意诉讼、虚假诉讼行为,优化创新创业法治环境。依法审理涉高新技术领域知识产权案件,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等科技创新成果司法保护水平。研究制定惩罚性赔偿适用指导意见,完善裁判规则,细化认定标准,切实发挥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惩戒侵权行为、有效救济权利、激励创新创造的制度价值。
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政策。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涉及建设工程、水、电、气、热力等民商事案件审理中,准确把握自然垄断行业、服务业等市场准入放宽对合同效力的影响,依法作出公正裁判。
助力民营经济组织安全“出海”。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国际商事法庭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健全诉讼和仲裁、调解有机衔接的“一站式”国际商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着力发挥跨境商事调解职能,以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国际商事解纷机制。
编者按:《指导意见》的发布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支撑,会员单位可重点关注科技创新保护、市场准入放宽、融资支持、跨境贸易、权益保障等核心条款。结合企业所处行业,通过合规创新、资源整合与战略升级,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际发展动能。同时,保持风险意识,在扩张中严守法律底线,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