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本人眼中的中国表面处理业

浏览:2217次 发表于:2009-08-10 08:40:40
    编者按:建国60年来,中国表面处理行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伴随着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表面处理行业正在成为一个商机无限的新兴产业。然而,中国表面处理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在发展中渐渐显露出来......

     日本汽车业向来对零部件配套体系比较重视,所以由日本现代文化研究所特别组织考察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希望通过零部件业的现状来分析中国表面处理业的竞争力。长期从事中国汽车零部件问题研究的日本现代文化研究所中国部门负责人称,他们在考察中发现,中国在零部件加工、表面处理及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个品种多家订购不利于零部件企业发展

     中国汽车零部件的结构特征主要是生产厂家分散落后,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独特的零部件采购方式导致的。整车生产厂既倾向于就地采购或从本集团公司内部采购,又对同一车型的同一种零件实行多家采购方式,借以促进零部件厂家间相互竞争。日本汽车生产厂商在采购惯例上的“多家订购”,是指按不同车型从不同零部件厂商那里采购,而中国的习惯做法是即使一个品种也要从多家订购。通过考察发现,有很多整车厂商的7成左右零部件从第一家配套厂采购,3成左右从第二家配套厂采购,以此来促使这两家配套厂之间相互竞争。

     这种状况不利于提高中国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的竞争力。由于各零部件厂生产规模过小,不足以实现规模经济优势因而使成本增高。如果生产规模过小,就无法投入足够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开发能力自然也就无法提高。主机厂实行多家订购,零部件厂不能指望获得稳定的订单,也就无法进行充分投资,产品质量也就难以上去。

     不过考察结果也显示,近几年中国汽车的配套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正处于新旧系统交替的过渡阶段。现在,一些积极投入新产品的合资轿车厂家正朝着实施独家订货方式、与配套厂之间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一方向努力,但这种关系要推广到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还需要一定时间。

     在中国国内很难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材料

     日本现代文化研究所在考察中感到,在中国,从质和量上都不能充分采购到诸如镀锌钢板、高张力钢板、表面处理钢板、塑胶原料、合金材料、弹簧钢、涂料等汽车生产必需的原材料,需要从日本等地进口。他们认为,如果能在中国国内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则可以降低零部件价格,大幅度提高零部件以及整车的价格竞争力。

     中国以及外资企业投资生产的高张力钢板等几种原材料已经达到合资轿车厂家的技术要求,目前已在中国国内投产。但由于这种生产厂家很少,几乎没有价格竞争。今后,随着轿车市场规模的扩大,引进原材料生产投资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如果能在质和量上提高供应能力,通过企业间相互竞争降低价格,在中国生产汽车的成本优势也会有所增强。

     企业经营管理与外国公司差距不小

     除了在采购方式上存在一些弊端,中国表面处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生产以及设备投资、质量、库存和物流等经营管理上与日、美、欧企业颇有差距。尤其是国有企业,往往缺少按需要进行投资的意识,容易造成投资过剩,而且工厂里的成品、半成品以及原材料的库存量都比较多。考察报告显示,合资企业一般来说都积极引进外资方的经营方法与经验。但一些事例说明,如果外资方的投资比例不足50%,且经营权一直掌握在中方手里,就会耽误经营管理经验的导入。不过,民营企业在这方面显得比较灵活,有的企业进行比较大胆的经营管理,这方面甚至强于日、美、欧企业。

     对于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比较热衷的质量认证,日本现代文化研究所在考察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他们发现,很多汽车生产厂商为确保零部件质量,要求零部件厂家取得ISO认证并以此作为采购条件。其结果是,很多零部件厂家都取得了ISO认证。但这并不表明其产品质量高或者经营管理好,因为ISO以及QS认证审查是按中国国内标准进行的。再者,有些企业在接受审查之前努力改善经营管理,通过认证后又恢复旧态。

返回上一页

友情链接

中国中小企业河北网中国表面工程信息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询防腐蚀论坛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国家石油和化工网中国石油腐蚀网
地址:石家庄市新石中路375号金石大厦A座413 冀ICP备12013063号 邮编:050051 电话:0311-68073978/68073976
E-mail:hbffbw@163.com 网址:http://www.hbffb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