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按语一
高级技工的缺乏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据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卢爱红在1月2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时说,“目前看,我国就业人员是7.76亿人,技术工人有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仅有4700多万人,仅占整个就业人员的6%。从市场供求看,近几年人才市场的求人倍率上,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企业对技能型工人短缺的问题反应非常强烈。”而且技工缺乏也是两会的一个热点议题。且看河北工人日报记者李蕙芸的报道(节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指出,目前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我国高级技工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步伐,制约了工业发展。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高级技工短缺的问题?在全国两会上,河北工人日报记者李蕙芸采访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主任李征提出建议:设立“工人院士”激励作出特殊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让他们像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一样享受更高的收入待遇、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从而在全社会引导尊重技术工人的氛围。
■社会对当工人缺乏正确认知
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了18年的电网职工,李征说,近年来社会对于工人普遍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人认为做工人是没办法出人头地的。
另一方面是工人职业发展存在“天花板”现象。长期以来工人收入不高、待遇偏低、激励不足。“在企业,工人提高收入待遇主要靠提升技能等级。
■设立“工人院士”激励技能人才
“自从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专门设立工人农民组,全总推荐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工人技术创新项目已达15项,工人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已经不容小觑。李征强调。“因此我建议,首先完善工人职业发展制度,向上设置特级技师或首席技师技能等级;二是创新工人职业发展制度,设置一种兼具荣誉激励和人才评价的‘工人院士’,专门激励那些技艺高超技能精湛的、对企业和国家作出特殊贡献的高技能人才。”
另一方面,李征认为,设立“工人院士”有助于激发工人的创新力、凝聚力,激发普通工人由“工”变“匠”的蜕变,赢得社会的尊重,使工人阶层迸发持久的责任感、光荣感、使命感。
■本网记者按语二
防腐保温行业是个小行业但重要性众所周知,无论是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还是从开展绿色节能建筑方面,防腐保温均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但现实是本科及高职类均无防腐和保温的专业,造成技工人员缺乏比人社部提到的还要严重,因此行业培训承担了为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国家职业大典中保留了防腐蚀工,河北省防腐保温行业协会培训中心编辑了培训教材,由制定国家标准的专家授课,并在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开展防腐蚀工的鉴定工作,可以开展防腐蚀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受训人员不但接受了专业的培训,而且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期待他们为行业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为实现’防腐蚀人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