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河北省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浏览:2922次 发表于:2013-01-14 14:45:17
冀政函〔2012〕157
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河北省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质量发展规划(2012-2020年)》已经2012年10月25日省政府第11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河北省质量发展规划
(2012-2020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省质量总体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诚信守法、夯实基础、创新驱动、以质取胜的工作方针,从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入手,以企业为主体,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推进质量兴省和名牌战略为载体,以质量监管为手段,以诚信体系、人才队伍、检验检测平台建设为保障,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全面提高质量整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1?产品质量:到2020年,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区域性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质量创新能力和自有品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品种、质量、效益显著改善,节能环保性能大幅提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农产品和食品实现优质、生态、安全,制造业主要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质量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到2015年,产品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
    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超过50%,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基地蔬菜、畜禽、水产品总体合格率力争达到98%。获得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总数量达到3000项以上、绿色食品1000项以上、有机农产品300项以上、有机农产品获证企业40家以上,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50件,品牌“菜篮子”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有较大提高。重点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保持稳定,食品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食品加工中小企业、小作坊产品合格率明显提高。
    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高,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重点工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产品产值率提高5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的质量损失率逐渐下降,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2以上,重大装备部分关键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重点工业产品和重要消费类产品的技术质量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品牌价值和效益明显提升,努力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品牌美誉度好、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领军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主要产品质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一批质量素质高、品牌影响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一批高成长性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2?工程质量:到2020年,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整体水平全面提升,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满意度显著提高。
到2015年,工程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
    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保持稳中有升。建筑、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等重大建设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普遍增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实现建设工程重大结构质量安全零事故,每年建设一批获国家和省优质奖的工程,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尤其是住宅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
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建筑、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等重要工程领域拥有核心技术,节能、环保、安全、信息技术含量显著增加。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重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住宅性能改善明显。
    3?服务质量:到2020年,全面实现服务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服务业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努力建设一批国家级综合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力争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服务业品牌价值和效益大幅提升,推动实现服务业大发展。
到2015年,服务业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
    生产性服务业质量明显提升。在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服务、高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交通运输和信息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领域,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实施服务质量国家标准。重点提升外包服务、会展业、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售后服务、信用评价、品牌价值评价、认证认可等专业服务质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培育形成一批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和服务品牌。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
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显著改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旅游、家庭服务、文化体育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全面实施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大力争创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培育形成一批体现河北历史文化特色的服务品牌和精品服务项目,基本形成专业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模式,服务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行业自律能力和质量诚信意识明显增强,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75以上。
    制(修)订200项以上服务业地方标准,培育省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200个以上。
    4?名牌战略:到2020年,名牌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国内行业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知名企业和产业集群,重点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到2015年,名牌战略的具体目标:
    在制造业领域,围绕推进“十百千”工程,培育千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争创一批驰(著)名商标。
    在工程建设领域,做大做强一批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建筑企业,打造一批河北建筑精品。
    在服务业领域,按照扩大规模、拓宽领域,提升功能、创新业态的思路,不断提高旅游、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品牌创建能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服务名牌。
在农业领域,全力打造“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整体品牌形象,扩大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培育更多的河北“三品一标”品牌和名牌农产品。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
    1?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主管人员对质量安全负直接责任,探索实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将质量意识和质量知识培训作为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上岗的必备条件,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一票否决”的质量安全责任制。企业要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制度,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质量损害赔偿责任。
    2?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严格质量检验、计量检测和质量控制。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比对、质量风险分析、质量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小组等活动。积极应用减量化、资源化、再循环、再利用、再制造等绿色环保技术,大力发展低碳、清洁、高效的生产经营模式。服务业企业要完善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机制,严格执行各项服务质量标准和规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3?加快企业质量技术创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善品种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和专利。加大提高产品质量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培育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优势。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努力成为集研发、设计、制造、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
    4?发挥优势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行业骨干优势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将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向产业链两端推广,提高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引领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带动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注重管理创新,提升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和市场服务能力,力求做优、做精、做专、做特,全面增强质量竞争力。
    (二)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1?加强质量法治建设。围绕促进重点产业和特色行业发展,加快推进与法律法规相配套、与实际相结合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政策法律研究,将强化质量监管、严格企业自律、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方法,逐步以立法形式加以固定。完善质量法制监督机制,落实执法责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普及质量法律知识,营造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环境。
    2?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国家重点监管产品目录,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的重点产品、重大设备、重点工程及重点服务项目的监管。提高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发挥各监管部门职能作用,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追溯系统,实现对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监管监测。探索建立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监管制度,推进实施差异化监管模式。严格执行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重大设备监理、进出口商品法定检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登记管理等监管制度。加强对食品、药品、妇女儿童老人用品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重要消费品、应急物资的监督检查,强化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以及生产、流通、进出口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对长期存在区域性质量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实行区域限批和质量约谈。建立质量安全联系点制度,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综合施治、立体监管的长效监管机制。
    3?实施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分析评估,对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风险及时预警,对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提出处置措施。完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制定质量安全风险应急预案,提升风险研判预警、应对处置能力,切实做到对质量安全风险的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加强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严把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健康等重点敏感商品的进出口检验关,保障进出口农产品、食品和工业品质量安全。
    4?加强质量统计信息工作。开展以产品质量合格率、出口商品质量合格率、顾客满意指数以及质量损失率等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指标统计。强化质量统计信息功能,建立健全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定期评估分析区域质量状况及质量竞争力水平,注重研究省内外质量发展趋势,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5?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完善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健全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完善质量信用信息收集与发布制度,实施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以物品编码管理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实现银行、商务、海关、税务、工商、质监、工业和信息化、农业、保险、统计等多部门质量信用信息互通与共享。发挥质量信用社会监督作用,鼓励发展质量信用服务机构,规范质量信用评价活动,促进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信用服务市场。
    6?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执法打假,坚决查处制假售假大案要案。强化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围绕我省区域产业特点,每年确定一批产业集中、问题突出的区域重点产品实施专项整治,杜绝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打假工作责任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业欺诈、危害公共安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侵犯知识产权等质量违法行为。重点服务行业实施服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害的服务主体,责令退出服务领域。建立健全质量投诉和有奖举报制度,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做好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加大质量违法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三)创新质量发展机制。
    1?健全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维护质量安全。加大政府质量综合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投入,合理配置行政资源,强化质量工作基础建设,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质量监管网络,提升质量监管部门的履职能力。深入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县、质量兴镇、质量兴业活动,创建、培育一批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通过整顿规范、引导培育,促进县域特色产业质量提升和健康发展。
    2?完善质量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质量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各级政府、有关行业质量工作的评价考核制度,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结果的反馈与运用,将其作为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依据。严格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加大警示问责和督导整改力度,严肃查处质量事故涉及的渎职腐败行为。对设置地方保护措施阻碍监管、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区域性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追究当地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人员的责任。
    3?强化质量准入退出机制。发挥质量监管职能,对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及资源浪费的行业和产品,严格市场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对涉及人身健康、财产安全的产品和重要敏感的进出口商品,进一步严格质量准入条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落实缺陷产品、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对不能满足准入条件、不能保证质量安全和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依法强制退出。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坚决依法取缔。
    4?创新质量发展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质量奖励的激励引导作用,建立省、市、县(市、区)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对获得省政府质量奖、省级及以上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的企业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由各级政府给予奖励,激励广大企业重质量、讲诚信、树品牌、追求卓越。每年筛选一批质量攻关项目列入各级科研、技改项目计划,在资金、技术、装备引进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在科技进步奖励制度中,设立质量技术专业,推动质量进步。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企业质量改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
    5?创新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进“十百千”工程,健全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评价为基础的名牌产生机制,集中力量培育千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增强“河北制造”的竞争优势。实施“品牌建设示范工程”,推动“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以品牌为龙头促进产业集聚和资源优化配置,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强政策扶持,对企业质量攻关、新产品开发、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政府采购和工程设计采购活动中优先选用名牌产品,并实行优质优价。推进多种形式的品牌发展模式,全面增强企业商标注册、培育、运用、保护、管理能力,加大著名商标的认定和驰名商标的申报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商标国际注册。积极引导农产品创品牌,加大地理标志注册保护力度,加强对具有原产地域特征的产品开发保护。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和大型企业集团,促进现代服务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建设。开展品牌推介、品牌传播等宣传活动,扩大品牌影响,营造品牌创建氛围,不断提升品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6?建立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积极探索实施符合市场经济规则、有利于消费者维权的产品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完善产品侵权责任制度,选择风险较大、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产品实行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保障质量安全事故受害者得到合理、及时的补偿。引导企业、行业协会、保险以及评估机构加强合作,建立工作机制,降低质量安全风险,切实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四)优化质量发展环境。
    1?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的理念,坚持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推进社会主义先进质量文化建设,倡导科学理性、优质安全、节能环保的消费理念,提升全民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法制和质量道德意识,将诚实守信、持续改进、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质量精神转化为社会、广大企业及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自觉抵制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提升质量文化软实力。
    2?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打击垄断经营和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形成公平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建立企业依法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把优质安全作为扩大市场需求、挖掘城乡居民消费潜力的要素,促进社会资源向优质产品、优秀品牌和优势企业聚集。引导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树立我省企业、产品良好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
    3?完善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机制。健全质量投诉处理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质量投诉信息平台,充分发挥12365、12315等各职能部门投诉热线的作用,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积极推进社会性质量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有效调解和处理质量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公众的质量维权意识,建立社会质量监督员制度。支持和鼓励消费者依法开展质量维权活动,更好地维护用户和消费者权益。
    4?发挥社会中介服务作用。支持发展质量管理、检验检测、计量校准、合格评定、品牌建设等社会中介组织,推动质量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加强质量服务市场监管,培育我省质量服务品牌。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要围绕企业及消费者的质量需求,积极提供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建立健全市场化自律性运行机制,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质量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5?加强质量舆论宣传。深入开展“质量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质量宣传活动,深入企业、机关、社区、乡村普及质量基础知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质量管理先进典型。宣传推广名优产品企业的先进经验,提升我省名牌优质产品、驰(著)名商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质量舆论监督,加大对质量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震慑质量违法行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质量舆论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各类媒体客观传播质量信息。
    (五)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1?加强标准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冀政〔2009〕194号),以优势技术领域和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建立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内外先进标准情况,加强技术标准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标准制定修订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支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林业采标率,加快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生产(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步伐,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促进服务业规范化发展。加快工程质量标准化建设,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加强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构筑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大力推广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积极推进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引导鼓励企业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建立完善标准体系,支持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主动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增强实质性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的能力。
    2?强化计量基础支撑功能。围绕新兴产业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改善民生的计量新需求,大力推进法制计量,全面加强工业计量,积极拓展工程计量。构建清洁生产技术服务平台,建立能源计量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能源计量的监督管理。提升计量服务能力,建设一批精密测量基础设施,建立完善省级能源、计量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培育和规范计量校准市场,加强计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应用。尽快形成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计量体系。
    3?提高认证认可水平。加强认证认可工作,加大国家认证认可政策、法律法规宣贯力度,制定促进实验室发展、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管理等规章、规范,完善我省认证认可规章制度。强化获证实验室的信息化动态监管和分类指导,提升强制性产品认证和自愿性认证监管的有效性,促进检验、认证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强化企业质量认证意识,大力推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增强质量保障能力,发挥认证认可在促进研发创新、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质量水平和创建品牌中的基础性作用。
    4?提升质量检验检测能力。积极推进检验检测多层级、多行业“全覆盖”,大幅提升检验检测技术能力、服务能力、应急能力和协同攻关能力。建立完善一批政府认可、社会需要、特色鲜明、运行规范、支撑与引领产业发展的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唐山、沧州、廊坊、石家庄、衡水、邢台、保定、邯郸等地区,建设完善陶瓷产品、毛皮及服装产品、管道元件、石化产品、电子信息产品、起重机械、农机及汽车配件产品、工程橡胶、煤盐化工、光电产品、工业气体等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着力整合省、市、县三级检验检测机构,大力整合各行业及社会的检验检测资源,创新检验检测标准和方法,提高检验检测能力。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技术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积极探索第三方检测机构建设,实施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制度,提高产品风险监测能力,加强检验检测人员队伍建设,提升检验检测服务水平和社会公信力。
    (六)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1?实施质量管理提升工程。实施质量提升“双五百、双五十”工程,推动500家企业学习实践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培训500名掌握并实践卓越绩效管理评价标准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育一批争创省政府质量奖的单位,培养一批质量管理专家。深入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动员职工广泛参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组织QC成果发布,争创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质量管理优秀成果,促进企业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多创效益。深化推广先进质量方法,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培育核心竞争力。到2015年,重要产业骨干企业的主要经营绩效指标在同行业显著上升,中小型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2?实施质量人才提升工程。加强质量知识普及教育、职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全民质量素养。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质量基础教育,建立中小学质量教育实践基地,支持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设立质量管理课程或专业,建立健全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培养引进高层次质量专业人才。在涉及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的重要产品生产企业和工业企业的关键岗位,配备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并适当提高专业人员岗位津贴。建立质量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对企业人员的质量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鼓励一线质量工作者争做“河北省质量标兵”、“河北省五一奖章”获得者,积极为企业、行业、区域质量提升做贡献。
    3?实施质量对标提升工程。在农业、工业、建设施工和服务业,分步骤分层次开展质量对标提升活动。在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对照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开展竞争性绩效对比;在产业链和区域范围内,开展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过程质量和管理绩效对比。建立质量提升服务平台,完善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咨询、技术支持等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质量改进提升。在装备制造、特种设备、家用电器、元器件和基础件等重点行业推行产品可靠性技术,加强产品可靠性设计、试验及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提升可靠性水平,促进我省产品质量由符合性向适用性、高可靠性转型。到2015年,通过在重要产业领域的大型骨干企业开展质量对比提升活动,使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得到广泛传播,科学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得到普遍采用,骨干企业的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0年,我省基础件、通用件等可靠性水平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重点产品的可靠性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实施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标准体系和服务质量测评体系。在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银行保险、商贸流通、旅游住宿、医疗卫生、邮政通讯、社区服务等重点领域,推进服务业满意度评价试点,建立顾客满意度评价制度。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和争创河北省服务质量奖活动,引导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服务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
    5?实施清洁生产促进工程。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模式。完善有利于清洁生产的财税政策。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落实市场准入与退出要求,严格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生产许可管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到2015年,清洁生产模式得到广泛应用,生产过程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资源消耗大幅降低。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质量与名牌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规划的实施,组织制订落实本规划的年度行动计划,研究解决和协调处理重大质量问题,督促检查本规划贯彻实施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的要求,把质量发展目标纳入本地区、本行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质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提高质量发展的组织保障水平。
    (二)完善配套政策。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质量兴省战略,制定本地区、本行业促进质量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大对质量工作的投入,完善环境、科技、金融、财税、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强本规划与我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有关规划的政策衔接,确保本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得以实现。
    (三)狠抓工作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落实质量发展的远期规划同解决当前突出的质量问题结合起来,提高针对性,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产品和重点人群,有效解决事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质量问题。联系本地、本部门质量安全中的实际问题,落实本规划及年度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夯实质量基础,保障质量安全,促进质量发展。
    (四)强化检查考核。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落实本规划的工作责任制,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务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质量发展取得实效。依据考核结果,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省政府将适时检查考核本规划的贯彻实施情况。
 


友情链接

中国中小企业河北网中国表面工程信息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询防腐蚀论坛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国家石油和化工网中国石油腐蚀网
地址:石家庄市新石中路375号金石大厦818室 冀公网安备13010402002643号 冀ICP备12013063号  邮编:050051 电话:0311-68073978/68073976
E-mail:hbffbw@163.com 网址:http://www.hbffbw.net